德扑高手盈利的秘密!

德扑高手盈利的秘密!

有人说过,一个牌手要做的就是蕞大化自己的EV,输赢的事情只能交给牌神

-扑克相对论-

打牌中EV仿佛是一个绕不开的词,不提就out了。但是EV到底是什么意思,该怎么计算?EV的字面含义是ExpectedValue,它是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的一个概念,意思是一个随机变量的平均值,中文叫做“期望值”。

比如说,博尔特跑百米,跑了三次,时间分别是9秒65,9秒58,9秒75,那么他跑一次的“EV”就是(9.65+9.58+9.72)/3=9.66秒。

—扑克中的EV与equity—

EV用在扑克里面,跟上面略有区别。我们一般用用EV来衡量一个动作的好坏,也就是说,它是个动态的概念。而用equity(权益)来描述一个锅里面自己的平均应得部分,equity是一个静态概念。或者说,equity就是指的双方到目前为止,不再有新的下柱动作,一直check到河牌,这时双方各应得的平均钱数。

比如我用AA和别人的KK打到全进,每人100BB,总共200BB的锅。我的赢率是82%,这时,我在这个锅里面平均的应得部分是200×0.82=164BB。

虽然玩一次,或者是全拿200BB,或者是全部输给对手,绝不会出现164BB这个结果;但是如果玩100次,就会发现我们大约赢了82次,输了18次。平均每次拿到的就是164BB。

这个164BB,有人说这叫做我在这个锅的EV,我认为不妥。这是个静态的概念,应该说我在这个锅的equity是164BB。

如果这手牌是对手先加注10BB,我们加注到30BB,对手再100BB全进,我们用剩下的70BB去call,这个call的动作是有EV的。

Call之前,锅里有他的100BB和我们的30BB,共130BB,而我们要付出70BB。付出之后,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平均能收回164BB,所以我们call这个动作的EV是:

164-70=94BB

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EV计算的两个特点:

1/计算EV时,锅里的钱都算作死钱,跟谁投入的无关。

2/EV是预期收入和付出的差值。我们付出70BB,预期能收入164BB,其差值就是EV,等于94BB。

因为死钱的存在,决定了我们哪怕赢率很低,只要死钱足够多,EV也可能是正的。比如锅里死钱100BB,对手是AA,下柱10BB,我们拿着72o,只有13%赢率,却只需要10BB去跟注,这时的EV是120×13%-10=5.6BB,因此跟注是一个正确的决定。

—EV的计算—

EV的计算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:

EV(期望)=Win%(盈率)*Finalpot(pot里面的总钱数)-Costofbet(需要跟注的成本)

也有人喜欢用面前筹马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动作的EV。仍然以刚才的AAvsKK举例,这手牌之前,我们面前有100BB。对手打出全进后,如果我们call,那么我们的面前的平均筹马是164BB,就可以说这个打法有164BB的EV。这种算法跟前一种的本质也是一样的。

慢着!刚才的方法不是算出来callEV是94BB吗?这第二种计算出来是164BB,怎么还能本质一样?

关键在于,EV计算出来的决对数字不重要,只有在跟其他动作的EV相比时才有价值。只有采用同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EV,才可以相比较。按照前一种算法,默认fold这个动作的EV是0,这也很好解释:我扔牌了,死钱全归对方,但它反正也不是我的,所以我EV就是0。CallEV=94BB,foldEV=0,所以call比fold就好,而且好94BB那么多。

而第二种算法,fold之后面前仍然有70BB的筹马,我们就可以说fold的EV是70BB。CallEV=164BB,foldEV=70BB,call还是比fold好,而且还是好94BB。

所以说,这两种算法都是相同的本质,具体怎么用,看怎么方便。

如果单独的分析某条街,那么采用前一种方法比较方便。因为fold的EV默认是0,你一个动作call也好,raise也罢,计算出来的EV如果是负的,那肯定还不如fold。一目了然。

如果分析一系列的动作,那么还是用面前筹马量比较直观。这是因为,在计算多个动作的整体EV时,很容易不小心改变了计算的基准点,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就没有意义了。也许他能记住fold的EV永远是0,但是计算raise的时候,要把上一条街的投入算成死钱呢还是仍然考虑在投入里面呢?很容易晕。使用当前筹马量,就不会有这个问题。

— 总结 —

1/EV是动态的,equity是静态的

2/EV有很多计算方式,要保证计算的一致性

3/EV的决对数字不重要,重要的是不同动作间EV的差